黄潭镇水府庙村:党建引领育龙头 村企联建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13 10:21 来源:天门日报

近年来,水府庙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选优“头雁”育强骨干稳家盘、清产核资强家底、引入市场主体实现村企联建兴家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党建工作与现代农业、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呈现村庄美、产业强、人气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党建领航 下足“引”字功夫

走进水府庙村,众乐葡萄、机关花卉、迈川蔬菜、云中稻虾等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各有特色,稳健发展。这是该村坚持党建领航,下足“引”字功夫带来的成效。

该村深入推进“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贤引能力度,有效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干部作风“引”。以“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为切入点,利用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及扎实的工作作风,村党员干部招引项目和发展产业的能力有效提升。近年来,先后引进特色农业经营主体7家,打造百亩精品示范园2家。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引”。水府庙村党支部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突破点,充分发挥村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按照“一对一”模式,由一名村干部帮扶一个市场主体,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合作社证照办理、土地流转、贷款协调等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主动帮助市场主体申报惠农政策补贴,争取农业部门技术支持,调解劳动矛盾纠纷助力产业发展,确保市场主体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三是强化能人带动“引”。以“123”人才建设为抓手,将在外成功人士、乡贤达人等致富能手选聘为荣誉书记或发展顾问,带动村集体探索多形式、多途径的发展模式,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村党支部动员本村在外经商人士吴卫军回村担任村干部,利用养殖技术和信息优势,带头创办养殖合作社,带领本村及周边村民养殖波尔山羊、湖羊,合作社年出栏肉羊500余头。2018年,村干部多次上门拜访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吴葵,引进花卉种植项目,流转土地268亩,项目每年创收30余万元。

二、支部主导 做足“育”字文章

“围绕‘育’字做足功课,才能为村级发展夯实基础。”这是水府庙村党员群众形成的共识。

一是强化配套设施“育”。该村实施道路硬化,完善通村路、入户路和生产路建设,有效解决了田间地头通车难问题,方便现代化耕作机械进入田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积极争取国土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各农业合作社生产条件和效率,提高了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二是做实群众工作“育”。为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村党支部号召党员们主动带头,积极推动生产小组内部“良劣田”置换耕种,通过整合土地促进合作社承包经营。针对群众担心土地流转收入有限、就业不便的问题,村委会积极对接企业和合作社,优先安排流转土地村民务工,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是助力纾困解难“育”。村党支部积极协助合作社解决贷款、劳务用工、农产品销售等问题。针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贷款需求,近几年来累计协助市场主体争取惠农政策贷款500万元,缓解了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针对合作社在农忙季节用工短缺的问题,村党支部号召党员主动到合作社帮工,同时积极联系周边村群众到合作社务工,解决了农忙季“用工难”问题;针对蔬菜、水果集中上市期销售难的问题,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协助打通销售渠道,同时主动联系本村在外能人、成功人士帮助联系销售.

三、利益联结 实现“三方”共赢

水府庙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包经营等方式,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和群众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三方”共赢。

通过土地流转,在增加群众固定收入的基础上,让群众与合作社结为利益共同体,群众将土地流转给市场主体获得收入;合作社优先安排流转土地的村民到合作社务工,目前全村7家农业市场主体常年吸收本村200多名劳力务工,人均年务工劳务报酬在2.6万元左右。

同时,市场主体也“强”了起来。近年来,水府庙村相继引进落户农业市场主体7家,逐步形成以水府庙村为中心的观光采摘园区,发展起葡萄种植、草莓采摘、瓜果采摘等农旅产业。

该村还盘活原树莓基地土地,将530亩土地重新发包,收回被占用的场院2处、低价承包的鱼池24亩、荒废的堰塘8亩、集体林地6亩,通过规范发包,为村集体增收。同时,村委会为市场主体提供防汛抗旱、防盗看护等多种服务,市场主体根据服务情况适当给付服务费,也为该村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稳步提升。

下一步,水府庙村将以黄潭镇打造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为契机,着力探索‘党建+’发展模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展望未来,水府庙村党支部负责人信心满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